2011年6月21日星期二

南瓜凍湯




明天是夏至,為一年中日照最長的一天。熾熱的陽光已到步,每當我遇到蔚藍晴空、陽光刺眼的角度、空空如也的班房,我就想起暑假,和小時候跟家人去外地旅行的心情。人大了出來做事便沒暑假這回事,旅遊也選目的地天氣較怡人的時間,或服務會較好的淡季,不會再於七、八月出發。所以那些熱得溶掉的旅遊回憶,都是和家人一起去的,夾雜著很多新奇好玩、麻麻煩煩,或成長的尷尬。



記得有年跟團外出,去了一供旅人吃喝玩樂的綜合體自由活動,哪國家哪城市都忘了,只記得我哥哥在那裡丟失了眼鏡,幸好近視並不太深,但就去了Lost & Found查問及填表,但老實說,明天就走了,那年頭也不流行手提電話,拾到也不知是你的,猜是你的也不知如何找到你,知道你地址也不會那麼遠水路的寄回給你。傻事一則,小時候的我們就是這樣。



另最記得,就是晚上去吃他們的buffet,導遊強烈推介,他們的招牌菜式是凍南瓜湯,那時候的我們,湯以凍飲實在是新聞,而且有點抗拒,總在想:「好唔好飲架?」。導遊又說,他們的芝士意粉,是謂將煮熟的意粉,放在如車輪般大的芝士裡,加熱後讓意粉掛上新鮮溶化的芝士,聲稱令人回味無窮,心又說:「有無咁好味呀?」






就去!浦坐下,侍者替每人奉上南瓜凍湯,淡黃色的,顏色漂亮;摸著碗,的確是冷的;用匙羹掏一下,不杰有點稀身的。喝了,很好喝!冷冷的,微甜,香南瓜味,而且有鮮奶的那種甜美,喝下去也很舒服!



本不想吃芝士意粉,小時候總對吃buffet有點腼腆,一來胃口不大,二來就是沒有冒險精神。但那天吃到最後,也沒什麼好做,就吃一個芝士意粉吧。走過去廚師的枱前,他就知道我要什麼了,他點起蠟燭,燒一燒超大芝士的底部,芝士透出溫煦優美的光,另一位廚子此時已將意粉煮好,放進了如大鍋子的芝士內,只兩下就弄好了。回位一吃,真的很好吃啊!



我樂於出乎想像的美味體驗,也驚奇於就算你來自何國,也會對此異地飲食感受出同樣的美味 (餐廳內有不同國籍的客人,都帶普滿足笑容)。如音樂與舞蹈是國際語言,難道飲食菜餚不是?而且更易理解,更為直接。







南瓜凍湯

材料:
澳洲南瓜        (去皮切件)     700
紅蘿蔔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去皮切粒)     70
小洋蔥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去皮切粒)     1
橄欖油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茶匙
牛油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0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杯半
忌廉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小盒



做法:
1.         在湯鍋中加入橄欖油及牛油,開中火,放入洋蔥拌粉至半透明。
2.         加入南瓜及紅蘿蔔,炒至所以材料沾上油光。
3.         加水,蓋蓋煲至南瓜及紅蘿蔔軟身。
4.         離火靜置,至湯冷卻下來。
5.         倒進攪拌機中,攪至幼滑。
6.         放進大碗內,於雪櫃冷凍一晚。
7.         翌日吃時,才掏進湯碗,按喜好加入忌廉。



湯裡沒加鹽與胡椒粉,因鹽會減低其香甜,而胡椒粉則會破壞此湯的獨特清新。因這湯以高炭化物的南瓜做成,也頗飽肚,所以想起以茶杯小份量上桌,好看易飲,不用湯匙也可以,而加進忌廉時就可像咖啡般畫花。


如在家裡宴客,可預先一日做好,各客人有不同茶杯盛著凍湯,賣相精緻新穎,各人在湯上畫著花,氣氛一流,讓一餐飯快樂的開始,又可讓在廚房裡的主人多些時間準備下一道菜式。喝下去是冷的,最合時宜,不會吃得滿頭大汗了!






2011年6月20日星期一

「出前一丁」新秘技




逛超市被型格包裝的新款出前一丁吸引了,黑白外表下是黑蒜油豬骨湯味,黑武士和風嘯嘯的吹過來。






以一貫手法放在沸水內煮兩分三十秒,等候期間在碗內放入味粉與黑蒜油,忽發奇想,在麵煮好、放在碗內與調味撈勻之後,不加滾水,代之加入不冷不熱的白開水,至蓋過麵身,等五至十秒,才加入多一點的滾水,稍攪勻。






由於被凍開水浸過,麵身大大減慢了以本身存有之熱力續煮的能力,麵條變得爽口,外軟內煙韌,配合豬骨拉麵湯底及黑蒜油,活脫脫像一碗拉麵,加入一片日式叉燒就更傳神!






因麵是熱滾滾的煮出來,加進去的凍水很快已變暖,再加些滾水,湯與麵的溫度都剛好,不用口呼呼吹也能入口。況且水溫冷了,不用吃得那麼急,麵條也會維持著彈性。不過這新的黑蒜油豬骨湯味出前一丁的確好吃,通常一口緊接一口,很快就吃完整碗!








2011年6月17日星期五

黑白蔬豆炒肉片




發現近日起床時看鐘,指針都擺著完美的十時十分,禁不住說一句:「What a Perfect Day!」,然後我又入廚房做午餐了。媽昨天看過我的網文後,致電來提醒我京蔥可斜切,圈圈便會自然散開,我也打算今天再炒一個菜。



今天是星期五,週未我通常外出吃飯,是以找來雪櫃蔬果格的所有剩菜來做炒肉片,不好浪費,昨晚臨睡前也已在浸冬菇及黑木耳。



將不同類型的蔬豆菇菌炒成一氣,除了每樣的份量不用多之餘,顏色多樣好看,也令我們能在一碟菜裡吸收不同養份,是中國家常菜式與西方料理最大的分別,令所有到外國教授中國菜的導師引以為傲的一節,也是我們應繼續承傳下去的一種烹飪手法。






材料:
五花腩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50
蒜片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
京蔥        (斜切成粗絲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
黑木耳    (浸水、去梗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4
冬菇        (浸水、去椗切片,留浸菇水)     2
荷蘭豆    (撕根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
青瓜        (去皮、切長片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/4
鮮百合    (切去根部及發黑部份、瓣開)     1







豬肉醃料:
生抽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茶匙
胡椒粉            1茶匙
砂糖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/2茶匙
花雕酒            1茶匙
生粉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茶匙
生油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茶匙
麻油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茶匙







做法:
1.          將各種蔬豆菇菌洗淨處理好;五花腩去皮切片,用醃料醃十五分鐘。
2.          鍋中加入少許油,加入蒜片,炒至香味出來,加入將豬肉先煎香一面,才翻轉煎另一面至熟,然後灒酒炒勻,鏟起。
3.          用鍋的油,煎冬菇片及木耳,下一茶匙砂糖,稍煎,加入浸冬菇水,把鍋放斜,煮至收乾汁液 (大概10分鐘),下點一茶匙麻油炒勻,鏟起。
4.          下點油,炒京蔥及荷蘭豆,至兩者軟身,放回肉片、青瓜及冬菇木耳,炒勻。
5.          最後加入百合,炒一分鍾,上碟。





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菜名為我剛剛想出來,黑是黑木耳,白是鮮百合,這兩者是令此菜式沉實好看的原因,也是上好的食療食材。鮮百合能潤肺安神;黑木耳能活血、含有維生素B2和大量的鐵質,對女性尤其有益。荷蘭豆則含多種營養而且分佈平均;青瓜清熱利尿,最合夏天食用,而且加入餸菜中,加減低鹹膩,又可吃少點飯了。

2011年6月16日星期四

京蔥豬肉生菜包





上兩星期吃沙拉吃得人都瘋了!想著要做些變化,媽就給我數支京蔥隨便做做菜,我做了京蔥蝦仁炒蛋,很好吃啊,京蔥煮了以後會變軟滲出甜味,而且有殺菌作用,我只覺吃過京蔥後皮膚白晢了,大概京蔥的抗氧化作用很好!






今天就想利用雪櫃裡吃得不想再吃的羅馬生菜,做生菜包,裡料是京蔥炒五花腩肉,五花腩肉有油脂保護著,又香又有咬口,京蔥的辛香及甜與它融和著。我更發現羅馬生菜菜葉,比中國生菜挺身而甜,跟這個用京蔥炒成的豬肉碎很搭配。而且菜減淡了炒肉的濃味,可以不吃飯,少點炭化物的吸收了。






材料:
五花腩            150
京蔥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
生菜葉            7
薑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茶匙
花雕酒            2茶匙
胡椒粉            1茶匙
生抽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茶匙
蠔油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茶匙
麻油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茶匙






做法:
1.         豬肉 (五花腩) 沖水、去皮,切碎;京蔥只要白色部份,洗淨、切成圈圈;生菜整個放入水中浸泡半小時,瓣開,只用最爽脆的數片。
2.         將豬肉碎混合京蔥及調味,醃半小時。
3.         鍋內加油,以中大火炒豬肉及京蔥,以鍋鏟壓炒,使豬肉炒得比較金黃焦香,及使京蔥散開,吸收肉汁變軟。
4.         上碟,生菜葉則放在碟的一邊,即成。






2011年6月14日星期二

除了水,可喝啥?




自從聽到花園樹上初醒的夏蟬,它的第一度虛弱鳴叫,我知道夏天來了,它也吵醒了另一隻蟬兒,繼而斷斷續續地互相傾訴著。


餐碟」建議我們不再喝帶糖飲料,那應該喝什麼呢。除了水,還是水。然而,我想起可在水中加入鮮橙皮、檸檬皮或西柚皮。


橙皮、檸檬皮或西柚皮等,在皮內有一種帶獨特熱帶果香的油脂,平日在甜品中加入這些鮮果皮絲,咬下去有意想不到的清新而活潑的香氣,在口裡爆發;或加入夏日熱食中,顏色好看,帶微酸又令胃口急增,解決了夏季悶熱沒食慾的難題。


將半個橙皮片下,放於一公升已煲過的冷中,會見到水會漸漸被染成充滿夏日光彩的淡淡橙色。喝下去,還是水,但是有著橘子果油香,不再沈悶之餘,還滿是渡假感覺。


我即時想到自己正身在外地,於高級酒店的泳池邊沙灘椅上囇著太陽,輕鬆有禮的侍者正用白巾捧著一透明玻璃水罐,罐中就是加入了橙及檸檬果皮的純淨當地水,在陽光下閃閃生輝,問架著太陽眼鏡的我:「You want some water, madam?




2011年6月5日星期日

《Nigel Slater’s Simple Suppers 下廚易》



Nigel Slater


你認識 Nigel Slater 嗎?他是我其中一位最為喜愛的煮食節目主持人。一扭開電視,看他的《Nigel Slater’s Simple Suppers》,你就不難發覺,他的廚房是多麼的整潔而有序,爐頭放於浮島的正中,而後頭攪拌器的位置、焗爐的高度是如此的方便正確。廚房右方有一長窗通向他的小花園,也替廚房透入自然光,花園內種著各種香草和基本蔬果。






每次要為香料做搌磨時,我會看著那扁平象牙色搌磨碗看得入神,更甚是Nigel拿著搌磨鎚,手勢是那樣的溫柔、優雅,沒有一點一滴會搌出碗外。於上一輯 (已在播第2) 常出現的忌廉色 Le Creuset 鐵鍋,與他溫文儒雅形象匹配至極,我希望擁有最少一個,來用於我的白色廚房,可惜遍尋不獲,想是 Le Creuset 為他度身訂做的。


請看右邊的Le Creuset 忌廉色鐵鍋
六項文學獎自傳Toast - Nigel Slater



Nigel 相貌端正、話語陰柔感性,從沒見過有誇張動作,永遠輕聲輕手。你問他是否 gay 的?是的,他是。他在他獲六項文學獎的自傳 Toast 中有透露他的性取向。我就是喜歡他帶點謹慎的優雅,卻又大方自然。電視台BBC也受到他的感染,Art Design 配合得宜,每一個鏡頭也經過精心設計,優美,襯著英倫紳士 Nigel,更見流暢舒服。





我愛 Nigel 做菜的材料不名貴罕有,就是常見易得的食材,做法也不複雜刁鑽,只是普通的煎炸炆焗,不是份子料理、亦不需戶外磚爐。他教的食譜,就如節目名說明,是直接的簡單,半小時就能示範星期一至五的五款菜式。






他不會預好所有材料調味份量,仿佛一切完美。而每每只是隨心所欲,帶點實驗性,中途試味想起可加些什麼,就去拿,加進去。到菜式做好後正式試味,才娓娓道出味道質感。有時菜做多了,沒所謂,留待明天早餐再吃;味道過了,他照說不誤;甜品美味得令他有罪惡感,他不會自誇說:「真的停不了口!」,而是:「我要停了。」非常率直可親。






我們從看他在節目中,示範了對的及或錯了的,學習一味漂亮的佳餚是如何產生。輕鬆的,沒有死板的規則,平易近人。我們更能感受到的、想跟隨而行的,是做菜的樂趣。






Nigel 愛農田花園,常探望農耕的朋友,採時令蔬果,就即場在農田簡陋小屋中煮菜。






上一集專題是,種老了的新薯南瓜或放久了煙肉鮮菇應怎麼煮。就是嘛!討厭有些節目廚子做作的說不最新鮮不用,敢問知否這有多浪費?而且材料預多了放在冰箱裡久了,是平常的事,你是真正入廚作菜的就自然拍案了解。甚者,不新鮮的食材不一定味道不好,觀乎誰發現了把劏了的豬肉放數天肉質更鬆化、dry-aged 的牛扒肉味更濃?或只,你有否發覺隔夜湯翻煲更好喝?






飲食智慧在發生,就別只執舊固書吧。我們這些對飲食的狂熱份子,想像驚世菜式之外,有時,我們也需坦白,要吃一頓飯也只是肚子的呼喚,於之增添情趣實為吾減壓、平衡身心。其餘的生活中,我們要用來有另些、或更大的追尋。






看我跟著 Nigel 做的焗香腸紅蘿蔔泥配蜜糖芥末,我很久沒吃過紅蘿蔔了,對眼睛很好,簡單美味得想笑。最優秀的營養不是在蔬果裡、或餐碟上,而是要進去你的腸胃裡。煮不來的,吃不下去的,有何用?






如人生追尋的不只一件事,Nigel 的簡易省時,是一種大智慧。




(現逢星期三晚上8時於明珠台播出。)









2011年6月3日星期五

「餐碟」入替「食物金字塔」! Goodbye Food Pyramid! Hello PLATE!



美國剛昨天公佈以「餐碟」代替用了近20年的「食物金字塔」,作為顯示建議食物種類及比例的指引。發佈中解釋起用一隻「餐碟」,是因相信在碟子上分佈蔬果、肉類及穀物,會更容易令美國人明白新指引中想顯示的比例,及至他們可以在日常餐食中進行。





一看餐碟,不難發現最大的分別,在於炭水化合物 (穀物) 的比例及重要性被縮減了從前於金字塔底部最大的一區域,意即應攝入最多的,就是炭化物,但隨人民生活模式改變,體力勞動減少,新指引中減少炭化物應攝取量非常合情合理。而發佈中亦提醒,應少吃精煉的白米或白麵包,多選擇未經加工的穀類,因後者當中會有更多的維他命、鐵質及纖維。







說到纖維,「餐碟」上有一半都是蔬菜及水果,不致胖之餘,亦令我們可吸收很多水份及營養,也可令我們感到飽肚。而其實我們也應留意有些蔬果中含炭化物也高,如薯仔、蕃薯、香蕉,並不是永遠不吃,而是視乎個人營養需要而食用或避免。







我相信肉類/蛋白質的新建議攝取量,少於餐碟的四份之一,愛吃大塊牛扒的美國人會較難適應。但來到一向食譜都為多菜少肉的亞洲人身上的話,就變得容易,只「吃飯湊米氣」的習慣難以改變過來,尤以老人家更甚。重點是亞洲傳統食譜中的調味,多為與白飯一起吃而設定,是以只吃餸不吃多點飯的時候,總覺口腔很鹹,減鹽減糖也就是其中一個好方法,也是新指引中建議的。吃清淡沙拉也很便捷,唯老人家怕生冷,而冷天時我也不願吃冷沙拉的。



這正正提醒我們應創新、改革及調節食譜。祖先們的食譜,雖經過千錘百鍊把最好的味道流傳下來了,但為著健康,一種人類的進步而改變,新的菜式也未必需要犧牲美味,反是兩者兼備。只需要時間去調適及創造,交流與分享。





"Let's Move!" 運動


美國有三份一兒童及三份二的成人超重與病態肥胖,此二可導致高血壓、心臟病及糖尿病。他們歸根從前的金字塔,令人民吃太多的穀類引致肥胖。繼英國年輕廚神Jamie Oliver為英國學童午餐盒搞了場健康革命後,我們更認識天然而非加工食物之好處。美國第一人夫人Michelle Obama也發起一個名為「Let’s Move!」的運動,志為推廣兒童健康飲食及多做運動,用一代的時間減少兒童癡肥情況。






鄰地香港大力推動「有營食肆」,我深感認同,少肉多菜及少鹽油糖,實為沒時間做飯多外出用餐的城市人,提供多些營養餐食機會。很多時我也想在晚間只吃個沙拉,澳門提供的店鋪不多之餘價錢也貴。其實沙拉煮的工序少,肉菜份量也不多,成本貴在哪裡呢?



具遠見的奧巴馬早已說明,就「餐碟」建議中的需要,將致力於令蔬果的價錢使一般的市民也能夠負擔。



有時看到香港為低收入人士而設的食物銀行,內多為高鹽及含防腐劑的罐頭,食油為花生油,心想:「可以選更有益含初搾橄欖油的食油呀,價錢還差不多!」,咕嚕無論富貧,尤其兒童,對於擁有健康及身體發展應有同等機會。也有見由慈善團體經營,以平價賣蔬果的,但實在不多。對比下,可見由政府帶動的重要性與可及性。






「餐碟」清晰簡單,不只為兒童,而是為推展至全國人民。身為大國,其政府飲食研究結果,當然影響全世界,就如20年前的食物金字塔一樣,我們曾琅琅上口,引為經典。



若要把「餐碟」看得更仔細,請視之為一比晚餐碟體積更細小的沙拉碟,因為雖然從今起吃著更有益的食物比例,但份量控制也非常重要。碟子越大份量越多,我們自然會吃得更多。所以「扣底」及「少飯」,應成為我們的日常用餐語。另外,如果你留意,「餐碟」旁有一小圓圈,代表乳製品,建議低脂奶及低脂乳酪,飲料首選為清水應避免含糖飲品。



事剛有巧,過去一個星期正在吃沙拉餐,貼些相片讓你們有多些新「煮」意,祝君健康!


長葉生菜 + 小蕃茄 + 紅蘿蔔

煙三文魚 + 生菜 +  青瓜

以牛油煎帶子後灑上檸檬汁

黑麥麵包 + 香腸 + 烚蛋 +  橄欖  + 小玉米 + 生菜

煎三文魚 + 淮鹽 + 檸檬汁

所有沙拉加上初搾橄欖油、意大利黑醋、鮮磨黑椒及檸檬汁已可變得美味。


青瓜 + 核桃 + 西梅乾 + 藍梅乳酪

今朝在吃的 = 麥包 + 亞冬魚罐頭 + 低脂高鈣芝士 + 初搾橄欖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