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1月3日星期三

澳門人的國際胃口 Macanese’s International Appetite












相信大家已經知道我家外子不是美食家,我們經常笑說將來有了孩子 (別誤會,我沒懷孕),一是多了個人吃我的菜做我粉絲,我做飯可做多兩個餸,要不就跟爸爸一樣挑飲擇食氣昏媽媽。



將來的事暫不擔心,因我小時候雖已對烹飪有些天份,但也都偏愛香口零食且對於美食沒冒險精神,直到大學時候突然開竅,什麼也吃。夫君也受我影響開始會去吃松露宴,或吃飽飯後品評一兩句。結婚新居裝修,他就知道廚房要設備齊全,可讓我烹煮各國美食,確保我農曆新年可蒸糕、聖誕可烤大火雞!



況且身在國際大都會,廣東點心、四川麻辣、上海鍋貼小籠包、北京片皮鴨,以至日本刺身、馬來喇沙、星洲雞飯、泰式冬陰、韓式燒烤、印度薄餅及印尼小吃,更遠的有美國漢堡包薯條、澳洲牛柳、意式比薩、法國餐館更有米芝蓮三星銜頭的。曾與一位希臘朋友到一家希臘菜館吃飯,他及他的表弟大讚菜餚地道美味,似足媽媽那手菜。更別論本地獨有的澳葡美食,每個外地來的朋友都要求我帶他們去吃,我想吃別的都不能!



我更發現近來很多新開的澳門本地餐廳賣的都是「多國菜」,也不管是否叫做「Fusion」,總之我們已對各國美食習以為常,「本地」就是「國際」,「國際」就是「地道」!有否想過「疊記」就是印度咖哩與本地牛腩麵之結合?發現「泉記喳咋」賣中國糖水之餘也賣越式香茅豬扒檬?





中國人最不偏吃,皮、腦、血、鞭、巢,更吃得入骨 - 豬皮、豬腦、豬鴨紅、雪蛤膏,雪蛤之卵巢、牛骨髓!從豬耳到牛什 (內臟),從雞腳到魚肚 (花膠),什麼也可是美味食材,「蝦子柚皮」是一例,連豬咽喉也可炮製成「夫妻肺片」,燕子口水為養顏「燕窩」。外國近年高呼什麼不浪費食材運動,家禽「由頭至尾」 (Nose to Tail Eating) 任何一部份都要利用,想問他們有否嘗試認識過一位中國人朋友,了解過中國千年飲食文化?



在澳門,中西美食從價廉的到高級的都在二十分鐘車程以內,孩子大了自然會自己探索,何況港澳人出名識飲識食,對之追求不斷,飲食雜誌、網站、電視節目成行成市,對冷藏及已包裝食品,由食味到營養也有研究,很難想像別國父母出書大嘆子女對美食興趣缺缺,怕他們長大以後不能繼承衣缽成為美食家。我不擔心孩子只愛吃雪藏比薩而不愛吃小籠包,因你怎知道比薩上的芝士不比小籠包中的豬油有益?我只關心小朋友得不到多方面的營養、長大後少了童年回憶,或,不愛吃我做的菜!哈!








有次送別朋友移民澳洲,一同吃飯就提起此笑話,她就說她孩子恰巧就有這問題,但是有辦法的!就是燉豬肚青果湯給孩子吃。青果就是中國橄欖,我只知道有健脾胃功效,但見其孩子性格活潑,吃茶吃得起勁,什麼也放進口裡嘗一嘗,還在茶樓即席玩辦家家酒,想必這方子有其功效。



孩子將來不做美食家而想幹其他的事,只要他快樂覺生命過得有意思便行。國際胃口,可留在他的腦袋裡。




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