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1月25日星期四

綿花冰續集




記得七月暑天時報導過綿花冰台式冰品專門店,聽聞綿花冰會令人吃上癮,那時還不相信。現已入深秋,我雙腿仍不自禁走去綿花冰室幫襯,便知中毒已深。雖已介紹過,但能重覆,也是一種幸福。品質穩定,多試一款,便發現多一款自己喜歡的。






這一款綠茶綿花冰,密密粗粗的,一看就像婆婆的老髻,很有氣勢。要吃了,綠茶味很甘啊!但因溫度很冰,很難嚐得出綠茶的甜味,要靠上面的煉乳,或直到它溶一點就較好。紅豆清清甜甜有咬口,不錯。但這次的大發現了原味的「白玉」!雖大大粒,但一咬煙韌之餘,可咬到入中間而全粒已煮熟半分不生。且白色圓圓渾渾的,很有氣質的樣子!





鹽酥雞今次比上次做得更脆,而雞肉更腍,那是進步啦!





因掛念「白玉」,又去多了一趟。今次選北海道3.6牛乳綿花冰,加煉乳及紅莓醬、紅豆、白玉,及香蕉。是自選款式,不是他們預先配好的,加多一款醬或配料,每樣加三元而已,很底啊!紅豆、白玉,及香蕉都不會失手的,北海道3.6牛乳綿花冰也很好呀,配紅莓醬實在夾了,紅莓醬本身果味鮮甜很容易留下印象,而且顏色鮮艷,整碟紅紅白白很有聖誕氣氛!



我還有竹庶味綿花冰,黑糖及焦糖醬未試啊!





推介菜式:綠茶綿花冰、北海道3.6牛乳綿花冰、煉乳、紅莓醬、紅豆、白玉,及香蕉、芒果狂熱、鹽酥雞。





評分 (5分為滿分)
味道:1-2-3-4
服務:1-2½
環境:1-2-3½
價錢:1-2-3½
廚子的熱情:1-2-3½

 
綿花冰台式冰品專門店

地址:高士德大馬路18A
電話:(853) 6228 3779
營業時間:4:00 pm – 12:00 mn

2010年11月22日星期一

旅遊學院教學餐廳 - 白松露菌週


【此文為OpenRice.com 編輯推介食評】






十一月,是吃白松露的季節。各大高級餐廳均推出白松露菜式,然而今次我選擇到澳門旅遊學院的教學餐廳一嚐此有「白色鑽石」美譽,不以其食味,是以其香氣嬴盡全球食饕傾慕之菌類。





澳門旅遊學院建於小山丘上,環境清靜,設施除課室外,一切便如一家小酒店,有酒店房間出租,有洗衣房,有中西式教學廚房,當然也有教學餐廳,職員為學院師生,供在讀大學生拿實際對客經驗,再到各機構實習。




一路架車上山,看到的都是學生,從停車場進室內走廊踏上灰色瓷磚樓梯,經玻璃磚射進來的溫暖陽光,及聞到師生在教學廚房烹煮的溫馨味道,令我憶起了兒時媽媽工作的休息室,廚房是她們休息閒聊的地方,乾淨寬敞,卻永遠有東西可吃,飯餐時候總充滿了西湯或燉菜的香味。在那個地方,你永不會餓著,永遠有些可口的準備著…




今次白松露週有四個菜式,包括水煮波蛋配白松露菌片、冰片美國牛肉配芝麻菜沙拉及白松露菌、自製意大利麵條配白松露菌、白松露菌及野菌意大利飯,都以簡單菜式襯托灑於上的白松露薄片。




問學生白松露菌應配什麼酒,她們不好意思的要找來老師,都是一年級生啊!不會要求太多,只是讓她試試被問。老師介紹了一種白酒,我沒仔細留意牌子年份,只知道只賣25元一杯,還甜美得很!




拿起含有果仁的麵飽,軟熟有獨特香味,先留下了好印象,牛油及肉未醬味道不錯,唯橄欖油味道遜色,似是過了期。




水煮波蛋配白松露菌片出乎意料,蛋白軟熟而蛋液流動,蛋一點腥味也沒布,帶一點甜美,雞蛋入貨優良。聽說雞蛋最能突顯松露菌之香氣,但松露菌味並不突出,要看下一道菜式。




冰片美國牛肉配芝麻菜沙拉及白松露菌,生牛肉片沒有濃牛味,質感可以,白松露菌依然沒生出香氣。




自製意大利麵條配白松露菌,出色的是柔軟而色彩豐富的鮮麵條,白色麵條做得稍硬,其餘的味道討好。白松露菌及野菌意大利飯,飯做的較硬,芯仍有點粉。




認真的含著白松露嚐味,似乎今次來是要認識澳門旅遊學院的教學餐廳的廚師做菜手勢一流,而非白松露本身。




走去甜品自助區行一圈,有很多以蛋製作的法、葡布丁,味道均好,質地也滑。但讓我發現令我今次不往此行的,原來是他們的雪芭!西柚雪芭就像在吃酸甜西柚,蕃石柳雪芭如以鮮摘石柳汁製成,滿口清新鮮味,試加上果仁片及朱古力,眾裡尋他千百度,這裡最不起眼的合桃片,是我此生人吃過最最最鬆脆香口的!




為了這些好風景,二十五元一杯的甜美白酒,清新如鮮的雪芭,與我全世界我吃過最好的合桃片,你會來一趟旅遊學院教學餐廳嗎?



我會選擇再經過菜香滿溢的梯廊。





推介菜式:水煮波蛋、白酒、西柚及蕃石柳雪芭配合桃片。




評分 (5分為滿分)
味道:1-2-3½
服務:1-2-3
環境:1-2-3-4
價錢:1-2-3½
廚子的熱情:1-2-3-4




旅遊學院教學餐廳
地址:澳門望廈山
電話:(853) 8598 3077
網址:http://www.ift.edu.mo/restaurant/eng/index.htm
營業時間:Mon – Fri, 12:30 – 10:30 pm


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
2010年11月21日星期日

紅記飯店

【此文於20101125 happymacao.com 吃喝在澳美食佳餚中轉載】





這一個月吃下來,可推介的食肆超多,正煩惱應先寫哪一間,在翻看相片,就以紅記的使我唾液不禁濕潤口腔,肚子又有點餓了。說到底也是吃中菜長大的,潛意識總想回到舊有安全的美味回憶裡,只是現在不坐街頭大排檔改坐舖內,以滾茶洗杯碟筷傳統繼續。



紅記專做燒味小炒,那用來點雞的杰身甜豉油令人欲罷不能,燒肉也又脆又香,最好斬一碟先填填肚子來等其他小炒上桌。




腰果蝦仁,是每位小朋友的至愛,都因為鬆脆香口的腰果。記憶帶到今日。蝦仁是雪藏的,但也非常爽口入味,以青椒及洋蔥一起炒過更夠鑊氣。吃小炒就是要吃鑊氣嘛!




海鮮扒豆腐。用上粉紅尤魚、白色墨魚、大蝦及一些像花膠的材料,豆腐都炸過,金黃色,外脆內滑。驚喜是那不知名的像花膠的材料,很重的膠質,卻非常濃味,比其他材料都搶鏡。




黑椒牛肋骨煲。你還記得在哪個年紀開始有黑胡椒這回事?大概是二十多年前吧?都用來醃牛扒豬扒,後每個家庭主婦都愛用,因小孩都喜歡吃。此牛肋骨肉嫩且帶一點肥肉,黑椒汁的野味,送白飯一流。






吃小炒,白飯不少得。此家「靚仔」白白淨淨、粒粒分明好餸飯,不變的疊在白飯碗上高至半圓。



碟碟五十,三餸加兩碗白飯,兩人竟吃得乾乾淨淨。免茶,埋單不需二百。雖現在說是開在遊客區極旺的氹仔官也街,但旺時未旺時,他們也是這般生活的,常見熟客街坊走進來閒聊,識於微時,最為人感慨難得。





推介菜式:豉油雞、燒肉、各式小炒。





評分 (5分為滿分)
味道:1-2-3½
服務:1-2-3½
環境:1-2-3
價錢:1-2-3
廚子的熱情:1-2-3-4




地址:澳門氹仔官也街48號地下
電話:(853) 2882 7194



彪記腸粉美食




彪記腸粉一向出名滑,卻不是我心目中最好的,因我愛腸粉薄、韌、而帶多一點油光,彪記的比較軟糯,但甜、麻醬也不失香氣。



糭,反而是我愛彪記的地方,傳統、肥豬肉。糯米煮得軟身之餘,仍帶一黠點鬆散的咬口,加上甜、麻醬及可自由加上多少就多少的芝麻,非常充實甜美,如像在吃窩心甜品。






呻一口白粥,沒有米渣,裡面是溶了的腐竹,正氣。



彪記現於澳門賈百樂提督街、南灣、及氹仔均有分店,各主打腸粉、糭、粥品,另按各分店師傅有碟飯、燒味、雲吞麵、炒粉麵、小食等等,還可致電送外賣,直達你家門。




推介菜式:糭、粥品、雲吞湯麵。




評分 (5分為滿分)
味道:1-2-3½
服務:1-2-3
環境:1-2-3
價錢:1-2-3
廚子的熱情:1-2-3½



Circle K 熱奶茶 - 「港式」 vs. 「大排檔」




翻著香港雜誌,看到Circle K推出以Lipton茶葉沖成的升級配方「港式奶茶」。一向知道Circle K的奶茶優秀,茶奶兩濃,是以「金百加」紅茶葉及「雙喜」牌淡奶沖成,現用 Lipton,有什麼分別啊?






走落樓下24小時Circle K,看不到有關Lipton茶配方的推廣,但也多了新選擇。澳門的推廣似乎與香港不同了。只見他們現有兩種奶茶選擇,但變的是奶不是茶。一是原有的,以「雙喜」牌淡奶沖成現名為「大排檔奶茶」,另是以Black & White淡奶做的「港式奶茶」。






要了一份燒賣,跟職員說兩種奶茶都要,兩種都用同一樣的茶,看到她港式放了1小杯奶,大排檔的側只放了4份3小杯。她替我在「港式」的那一杯上打了個記號。






回家把杯蓋打開,先說顏色,雖然港式已下了一整杯淡奶,但顏色依然較大排檔的深。每杯嚐個數口,味道上港式也有不錯的奶香,但轉送速度不及大排檔直接迅速,而且大排檔的口感更為圓渾順滑,這新推出的港式奶茶就稍嫌單薄寡口。



這股香氣、這種圓渾,通常都是因為奶中的所含脂肪較高。將「港式大排檔」這名詞拆開來分配給兩種奶茶,意義不大,因其實只是兩種淡奶脂肪含量的比拼。



每杯我都下了兩包糖,沒理由要吃四包糖下肚,要選一杯喝完的話,我自然的拿起了大排檔奶茶。



新不如舊也。

2010年11月20日星期六

奶奶蟹粉煎餃




老爺奶奶早前回鄉探親,回來一面派手信,一面訴說正值大閘蟹季節,在內地只售一百二十多元一斤,平澳門五、六倍!奶奶笑老爺短短兩星期吃了三次,每次吃四隻!奶奶就趁大閘蟹未是高峰期前留肚,及將大閘蟹拆肉成蟹粉,用樽裝好,再帶回來。她說在內地生活優閒,在日常烹飪中作些變化,就是太太們的樂子。








我看著滿佈蟹膏蟹油的那樽蟹粉,眼睛發了光。奶奶說要用那樽蟹粉做煎餃給我吃,高興得我!










依然是韮菜豬肉為基底,奶奶下了半樽蟹粉進去拌勻,從雪櫃裡拿出餃子皮。我倆拿起涼涼的餃子皮包著包著,蟹油都多得從滲了出餃皮邊沿。時而夾到了有一整條蟹腳肉的餡料,我就說要作些記認,好讓我稍後認它出來!就包個不同摺法的吧!包個五摺的,又試只平掐後將邊沿弄曲成裙邊,總之那些都是好貨式!






奶奶慫恿不要等那些男人回來,我們先煎幾個來吃,試試味道。我們就拋下巧夫跑去廚房將平底鍋燒熱,蟹粉餃子在鍋上滋滋作響。不消一會便熟了,點一下鎮江醋,味道就如一路吃餃子、一路吃著大閘蟹,蠻不錯呢!這就是做餃子的樂趣,喜歡的餡子都可以包進去,便宜的、矜貴的,最重要是自己所偏愛,煎的、湯的,形狀又可有不同,然後經驗又創新了。







喝著花膠湯,已吃了十七隻蟹粉煎餃,奶奶還問我夠不夠?